Scroll to top

臺灣文學館講座「為何轉化動物:演員、動物、與動物之外的」台文基地

身體是文學的所在banner

|活動資訊

活動時間:

場次一|2023/10/29(日)13:00
場次二|2023/10/29(日)15:30
共兩場,一場各 80 分鐘。

講座場地:

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
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

(臺灣文學基地為古蹟,建議穿著襪子進入)

報名方式:

免費自由報名,報名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GKpyMx

分享者:

張紋瑄(三缺一劇團創作陪伴)、賀湘儀(三缺一劇團團長)、杜逸帆(三缺一劇團創作演員)

發想改編自吳明益〈雲在兩千米〉,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
講座暨示範演出|三缺一劇團

|活動內容:

動物 x 文學 x 表演

我們如何與他者溝通?

在本週日下午的講座中將包含三個部分:講述+表演+工作坊

吳明益的苦雨之地與三缺一劇團的動物轉化
演員賀湘儀與杜逸帆以動物轉化的身體語彙,和臺灣小說《苦雨之地》中的短篇〈雲在兩千米〉融合對話
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
講述分成兩個部分,第一個部分聊表演與動物,由三缺一劇團團長賀湘儀分享十一年來探索「動物轉化」表演的心路歷程,演員們何以藉由動物轉化作為感官的通道?

第二個部分談文學與動物,由三缺一劇團的創作陪伴張紋瑄分享,從卡夫卡的〈一隻雜種〉與吳明益的〈雲在兩千米〉切入,聊聊動物如何成為創作者在回應生存難題時的施力點?而「真的人」又是什麼?

動物表演則由杜逸帆、賀湘儀以動物轉化的身體語彙與小說〈雲在兩千米〉融合對話,穿梭小說裡曖昧模糊的種種意象。(​示範演出改編自吳明益〈雲在兩千米〉,經光磊國際版權授權

最後的工作坊設計成沒有表演經驗的人也能輕鬆參與的形式,也是劇團第一次嘗試用台語帶工作坊,超級親切可愛,歡迎來體驗~

臺灣小說與動物轉化的對話

「好想跳下去啊。

好像有人在下面喊你對吧?其實是一種暈眩的錯覺。

嗯。

這個高度是最適合看雲海的高度。

是嗎?

我學校的書念得很爛,唯一的一本書就是我 ama,ama,我爸爸。

關看著雲海,妻也是說故事的人。

ama 說,講故事不是給別人聽,是為自己好。因為在講故事的時候,你要把自己想成另一個人、一棵樹、一頭山豬,通過這個,你才會變成真的人。

真的人?

小鐵站了起來,把自己腰間的背帶扣上攀樹繩上的快扣,雙腳內彎夾住繩子,張臂如弓,一手拉繩,一手推動繩結,以及快的速度往上升。他的身影和巨大的樹影,以及地面湧動的霧氣之間,充滿了力量與靜止的對比,讓關看得入迷。不多久,小鐵已經消失在視線外。樹將他藏起來了。

你來這裡,會知道雲豹怎麼想的。小鐵的聲音像從雲端傳下來。」

  ──節錄自吳明益《苦雨之地》收錄的短篇小說<雲在兩千米>

「人做為動物,與萬物同在。脫離中心,去向遠方。不只動物,也是萬物。除了表演,更是創作。在流變之河裡。」

「探索入口的原則,留意形變的邊界,找到抽象篇章的建立。穿通人跟動物之間的曖昧通道,震動成更小的分子,以至可以改變液體昇華至氣體,又再自由凝結成液體。​開啟魔幻感官的存在,有感官,就有慾望。」

   ──三缺一劇團「動物轉化」表演系統概念

週日的午後時光,一起來享受臺灣小說與劇場之間的火花💫

這篇小說與動物轉化超合得來啊啊啊!

臺文基地的建築物
活動場地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三缺一劇團團長賀湘儀的半身照片
賀湘儀分享動物轉化講座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杜逸帆演出苦雨之地中的雲在兩千米
當天演出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臺文基地悅讀館內的大合照
臺文基地悅讀館內的大合照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
|活動陣容:


賀湘儀 × 杜逸帆 × 張紋瑄


​賀湘儀 | 三缺一劇團團長

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,現為三缺一劇團團長。曾參與再拒劇團、黑眼睛跨劇團、莎妹劇團、河床劇團、EX-亞洲劇團、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、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,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,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。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「LAB計畫」,開始探索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;2012年獨腳戲作品《耳背上的印記》描繪外省三代的失根故事;2014年導演《土地計畫首部曲—還魂記》,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;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;現正在進行的兩個創作計畫皆與女性/身體經驗相關。2016年與友人共同創辦友善環境品牌「Home Work / 家務室」,提供美好生活的永續提案;2019年接觸芳香療法,開啟嗅覺的道路。2021《土地計劃貳部曲─國姓爺之夢》、2022《LAB3.14:動物的無限循環》、2022《生活是一頭怪獸ZOO》的演員。亦從事多年戲劇教學工作,認為戲劇具有療癒人心的功效。


杜逸帆 | 三缺一劇團創作演員


布農族,Talum Isbabanal,曾到義大利弗朗茲劇團夏日演員學校、法國菲利浦國際戲劇學校進修,畢業於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。 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,除了在劇場創作,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。對他來說,新聞可以打開視野,劇場可以深化事件,他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,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。參與的戲劇演出有:2019臺北藝穗節《女孩》單人表演、2018三缺一劇團《退休戲劇教授與戲班子─邀莎翁遊臺灣》、2016板橋435藝文特區《看見看不見的-依地創作》、嘉義草草藝術節《猿》單人表演。2022《LAB3.14:動物的無限循環》、2022《生活是一頭怪獸ZOO》的演員。



張紋瑄 | 三缺一劇團創作陪伴


1991年生於彰化,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、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,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,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,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,藉由裝置、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,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,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。自 2018 年起開啟「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」長期計畫。曾獲台北獎、高雄獎、林語堂文學獎等。作品曾於臺灣、中國、韓國、美國、新加坡、德國、墨西哥等國展出。

|活動團隊資訊:

主辦單位|臺灣文學基地
統籌執行|黑眼睛跨劇團



臺文館副館長蕭淑貞致詞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臺文館副館長蕭淑貞致詞(攝影:黃煌智 Yellow)

❝ 身體,文學ê所在──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❞

為文學跨域,帶來更多開拓!

「身體,文學ê所在」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,朝生態文學、魔幻寫實以及母語詩作的跨域呈現,進行更加豐富的實驗。本計畫從肢體表達出發,於改編中大量使用臺灣台語,並將透過二階段的肢體展演,在全新的表演語彙中,展現臺灣文學跨域的更多可能。

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「身體,文學ê所在──文學改編舞蹈計畫」,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,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。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「動物轉化」的三缺一劇團,自吳明益〈雲在兩千米〉發想改編,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;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,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。身體是文字的家,身體開口,文字就會唱歌。

*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

|聯絡我們:

【關於我們】​
三缺一劇團信箱:oneplayershortensemble@gmail.com
仨加一教室信箱:omp.workshop@gmail.com
三缺一劇團 官網:https://oneplayershort.com/

【社群媒體】
三缺一劇團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nePlayerShort
三缺一劇團 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oneplayershortensemble/
三缺一劇團 Youtub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oneplayershortensemble

-----

三缺一劇團成立於2003年,擅長以魔幻的手法,穿梭在寫實與寫意之間。
透過身體、物件與偶戲的多重變形,去撞擊出強烈的時刻。
取材於日常生活,引發自我與社會性的辯證。自2012年以來建立劇團兩大創作方向:​

「土地計畫」:靈感來自於鄉野奇譚或口述歷史,透過田野調查,把生活議題轉化為故事劇場。
「LAB計畫」:演員的身體研發中心,回到古典三位一體的思維來重新探索當代演員的身體性。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