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Pre-LAB 計畫」簡介
三缺一劇團「Pre-LAB計畫」,提供演員們一個培養創作能力的地方。當創意還在萌芽之初,藉由同儕彼此討論,先以初步提案的方式跟觀眾見面。
希望藉由這樣的計畫,讓創作種子有機會發芽長大,讓奇花異草恣意蔓生。我們相信,創作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一場馬拉松,喜歡見到路途中未知的風景。
活動簡介
「Pre-LAB 計畫」2025階段性呈現,開賣啦!
從2022年開始啟動的「Pre-LAB計畫」,希望提供演員們一個提案、創作、實驗、可能失敗但願意持續嘗試的空間,看見不同創作者們的潛能與特色。計畫發展已邁入第四年,今年邀請七位創作者提案呈現,藉由探索身體與深度挖掘生命議題,孵育不同的創作種子。
邀請你,一起見證創作過程中勇敢實驗的跌跌撞撞。
場次資訊
|時間:
2025.05.30 (五) 19:00
2025.05.31 (六) 13:30、19:00
2025.06.01 (日) 13:30
|地點:
濕地 Venue 5F 紅樹林
(台灣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 107 巷 10 號 5F)
| 入場價:
450元
|購票與活動網址:
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2504160854552121251340
創作提案
初柏漢|《我長得比較像我媽媽那邊》
汪騫禾|《Bear Beats》
林筠喬|《給身體和自己的一封情書》
林曉函|《我欲佮你講台語》
唐芝妍|《變態少女-少女是如何變態的?》
陳佳豪|《白襯衫,黑洋裝》
黃冠嘉|《我是誰?百變怪!》
提案詳細內容
初柏漢《我長得比較像我媽媽那邊》
提案簡介
一把吉他,一些瓶罐,還有一個偷偷摸摸的混血兒。每位爸媽各拿一半的血量溶進孩子的血液裡,我是二分之一,你是四分之一,未來可能會遇到十六分之三,但沒關係記個大概的數字就好,忘記了我可以再自我介紹一次。所以要來談談歧視、優勢、還是族群意識嗎?不敢不敢,頂多彈彈吉他,或是到烏來落鳳山談情說愛,在談笑風生之間,我們一起舉杯嘲笑那個以為不擦防曬就可以變得比較黑的,以為戴隱形眼鏡五官就會比較深邃的初鹿卑南族人。
還是初鹿閩南人?
毋知啦!
hashtag:#卑南族、 #一直擦防曬、 #混血兒、 #飯店咒語、 #料理米酒、 #野火、 #白浪、 #奔向彩虹
創作者簡介:
初柏漢
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學系,嚮往在作品的濃厚情感中帶入輕快的節奏,或是在詼諧幽默的角色裡尋找背後的深刻故事,擅長寫實表演、即興、肢體。近期演員作品:陳家聲工作室《阿北》、陳家聲工作室《阿北:勉強的愛》、台北藝穗節《徵選》、台南人劇團《寶島漫波》、趨勢文學兒童劇場《夏天默默做的幾件事》、陳家聲工作室《黃金人生Crystal》。
團隊名單:
創作陪伴|何冠儀
感謝名單|我爸我媽、簡嵩恩、李玲、賴柏儒、Sakinu Tuljaljuy、三缺一、張博翔、陳以恩
汪騫禾《Bear Beats》
內容簡介:
對那個汪家小狗就是我,沒錯就因為我們家姓汪。
小時候家裡拜拜,長輩總是會向神明祈求:「請神明保佑我們汪家小狗平安健康,像小狗一樣,吃飽睡好,乖乖長大。」
這是我的肉身和動物產生連結最早的刻印。家人期盼我當一隻小狗乖乖的就好,於是我從不生氣也從不抱怨,乖乖地戴著這個「狗牌」唯命是從。直到某天聽到對世界滿是真實吶喊的嘻哈饒舌歌曲,像被雷霹到一樣,才渾然驚覺自己不是條狗,心中住著的是一隻巨大的熊。
熊 是我體內的獸
在這名叫人生的牢籠裡踏出真實節奏
自由不夠 嘻哈來湊
我問我自己什麼叫做成功出頭
當家人們希望我當個乖乖的汪家小狗
身體裡的那頭熊卻經常出沒 趁不注意的時候
替我吼出那些平常不敢發聲的念頭
撕碎了夢 步出了Road
你真的誤會了我不是天生好狗
不想戴著狗牌整天乖乖點頭
心中的Flow 才是人生唯一出口
這是一個中年男孩的靈魂,一些人生醒悟,一些體感分享,一首非唱不可的歌。
hashtag:
#變身 #饒舌 #Flow #嘻哈 #野獸 #熊 #熊熊忘記 #熊出沒 #牢籠 #困獸之鬥 #小狗
創作者簡介:
汪騫禾 演員
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,新北板橋人。畢業後長年定居於影視表演,人生第一次走金獎紅毯是因為演了一隻台灣活屍。近年學習林克雷特聲音系統、動物轉化,現為三缺一劇團培訓演員。
團隊名單:
創作者|汪騫禾
創作顧問|魏雋展、賀湘儀
音樂設計|汪騫禾
特別感謝|吳宥安、三缺一劇團全體創作夥伴
林筠喬《給身體和自己的一封情書》
內容簡介:
29歲時,第一次這麼激烈的被身體撂倒。
以往總是蹦蹦跳跳、活力四射,總覺得身體好像會永遠有求必應,不管如何每天都會健康無礙的醒來,所以我不停地往前跑、往外看,不停地瘋狂運轉。
然後在這近半年內,我先後確診不同的慢性病,也在人生中第一次動手術。
我想我的身體,在即將與我相處30年時,想要跟我好好談談,身體帶著我回望我自己,希望可以讓光不只往外放射,也向內照亮。
我想要分享在這段時間,我帶著一頂小小的探照燈在無光的身體裡摸索時,所經歷的一些意識風景。
hashtag : #意識之旅、#光、#疾病、#身體經驗、#喃喃自語、#生活中的縫隙
創作者簡介:
林筠喬
2021年畢業於法國巴黎 國際賈克樂寇戲劇學校 2年專業課程以及1年動作實驗室(L.E.M. ),大學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,主修表演。
以法國所學的賈克樂寇系統為基礎,即興和集體創作為方法,特別關注個體經歷的內在情感經驗,運用形式包含單人表演、肢體劇場、物件、偶戲、面具..等。
近期創作作品:
《女子高校,粉紅泡泡》女子馬戲平台x創造焦點
《great art save my life!》台北偶戲館-偶戲衝擊波
《不看前面的時候》光影研究、演出計劃主持人
《充滿動能的城市一角》 阮劇團 DQ創作計畫
《遠方不遠》台北偶戲館 駐館作品
團隊名單:
創作陪伴|高振庭
特別感謝|爸爸媽媽姐姐、我的醫生們、三缺一全體、這段時間幫助過我的一大堆親朋好友們
林曉函《我欲佮你講台語》
創作提案內容簡介:
「有自己語言的人是幸福的,有自己視線的人生是充實的。」
這個計劃一開始是希望能做一個系列的小練習,來為自己的創作方法做累積,於是出現「台語物件詩」的想法。把凝練卻充滿空間的「詩」和給我深層能量的母語「台語」結合,好奇以它們當成文本時,會如何和「物件」產生關係、對話和共存。我以往的表演經歷大多是演員,身體是承載的工具,讓角色來去,彼此交換視野分享世界。開始自己的創作時,著迷於聽物件說話,它們如何向我顯現、催動我,彼此是另一種合作關係。而在場上的我又能以什麼「位置」存在,也是在這個計劃中想尋找到的,某種曖昧、流動的身份。
《我欲佮你講台語》會談談死亡,四年前我的阿嬤和爸爸相繼離世,開始了漫長的告別,想用這個作品跟已逝之人說說話。聽覺據說是人類死亡後最後一個消逝的感官,當時在耳邊來不及說完的,繼續想繼續說,藉著說故事將遺忘延後一點點到來。
hashtag:#台語物件詩、#光影、#好日子、#痕跡、#所在、#小小的死、
#時間從來毋捌消失
創作者簡介:
林曉函,台灣彰化員林人,劇場自由工作者,經歷包含演員、編劇、偶戲、導演、戲劇教學等。走路很快,思考很慢,喜新也念舊。著迷物件、偶戲中的詩意和擴展想像,期望自己能專注凝視每個無解的渾沌,傾聽土地角落裡的聲音,相信每個渺小和不起眼都值得好好說故事、聽故事。
感謝名單|愛的家人和孩子們、囝仔人、三缺一的夥伴、月見俱樂部、台北室友、台南黃姓台語詩友、一起說故事的物件和OP投影機。
唐芝妍《變態少女-少女是如何變態的?》
創作提案內容簡介:
- 變態是什麼?(50分選擇題)(1) 那個變態昨天竟然⋯⋯ (2) 你這樣好像有點變態 (3) 生物的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 (4) 我沒想過 ( ˘•ω•˘ )
- 會經歷變態過程的生物,如果沒有變態成功,會發生什麼事?(50分簡答題)
少女一直想要拿一百分;沒辦法拿一百分,至少也要努力拿一百分。兒時曾經發生過的某個重要回憶被少女遺忘了,少女怎麼努力都想不起來。在回想的過程中,他發覺好像有什麼不對勁,讓他不但無法再專心追求一百分,還開始聽到很多奇怪的聲音⋯⋯
hashtag:#變態 #完全變態 #變形記 #少女 #物語 #鬼故事 #生物課 #凝視 #破碎 #分裂
創作者簡介:唐芝妍,輔大英文系畢,土生土長台北人,從小乖小孩,沒離開過住得非常不舒服但某方面又太過舒服的老家,也總是無法控制地想要追尋社會期待的成功,直到去了愛爾蘭移居一年,原本生命裡固著的狀態直接炸開。2019加入三缺一迄今,在三缺一體會的劇場總是讓我往自由奔去,逐漸變態。演完我即將再次前往遠方旅居,看看少女能變態到哪去。
創作陪伴|陳琳琳
感謝名單|楊安心、李涵、維克多、三缺一的所有夥伴、我的家人、我的好友、千千萬萬個少女們
陳佳豪《白襯衫,黑洋裝》
內容簡介:
一個中年男人,透過穿上洋裝,尋找自己身體、心靈中躲藏的女性力量。不是為了否定現在的自己,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。
無語言、人偶同台、女裝
創作者簡介:
一個孩子的爸爸。
偶戲工作者。
常與台灣不同劇團及偶戲劇團合作。
擅長當代偶戲的操偶、製作、創作,也對台灣傳統布袋戲的操偶技巧有所涉略。
在累積了幾年的偶戲專業經驗之後,近年也開始投入偶戲教學。
此外,也和梁夢涵兩人,共同成立偶人工作桌,專門進行各種小型偶戲的演出以及創作。
感謝名單|三缺一劇團的夥伴、梁夢涵
黃冠嘉《我是誰?百變怪!》
內容簡介:
對我來說,最難的就是自我介紹了,我對自己的名字沒有認同感。因為光是名字我就改過三個、加上藝名、綽號,各式各樣的標籤貼在我身上。30歲的這一年,發生許多劇烈的變化,我發現我身體裡各式各樣的名字開始分裂、蠢蠢欲動、呼之欲出的要掌控我的人生。這是關於拯救自我的大作戰、是關於少女的成長血淚史、也是關於少女如何安放自己的故事。糗的、可愛的,不堪的,赤裸的跟沒說出口的,超級變變變!
hashtag:#自我認同、 #小丑、 #脫口秀、 #少女進化史、 #社會認同、 #標籤、 #自我介紹
創作者簡介:
黃冠嘉
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,擅長戲劇小丑、喜劇、面具、寫實表演、即興、肢體。近期演員作品:沙丁龐客劇團《尋找幸福的青鳥》、台北藝穗節《徵選》、夾腳拖劇團《陪你一起走》、楊景翔演劇團《尚青計劃-輓歌》、斜槓青年創造體《列車毛古拉斯,要開了》、薩泰爾娛樂x北部綜藝能工作室《喜劇暖場》、卡米地喜劇俱樂部《沒有雞雞的不羈夜》。
團隊名單:
創作陪伴|高振庭
感謝名單|三缺一劇團全體創作夥伴、何安妘、北部綜藝能工作室、我愛的親朋好友們
計畫執行團隊
三缺一劇團簡介
三缺一劇團成立於2003年,擅長以魔幻的手法,穿梭在寫實與寫意之間,透過身體、物件與偶戲的多重變形,去撞擊出強烈的時刻。取材於日常生活,引發自我與社會性的辯證。自2012年以來建立劇團兩大創作方向:
「土地計畫」:靈感來自於鄉野奇譚或口述歷史,透過田野調查,把生活議題轉化為故事劇場。
「LAB計畫」:演員的身體研發中心,回到古典三位一體的思維來重新探索當代演員的身體性。
「Pre-LAB 計畫」2025 階段性呈現
主辦單位|三缺一劇團
藝術總監|魏雋展
創作提案|初柏漢、汪騫禾、林筠喬、林曉函、唐芝妍、陳佳豪、黃冠嘉
創作陪伴|賀湘儀
技術統籌|陳顥仁
行政/行銷|蔡茵茵、陳尚亨
贊助單位|國藝會
*三缺一劇團為 2025 年 Taiwan Top 年度團隊*
【聯絡我們】
劇團信箱:oneplayershortensemble@gmail.com
三缺一劇團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OnePlayerShort
三缺一劇團 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oneplayershortensemble/
三缺一劇團 Youtub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oneplayershortensemble
三缺一劇團 官網:https://oneplayershort.com/